威廉希尔体育依托连云港新医药优势产业,现有制药工程(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、省重点专业和省特色专业)、药物制剂(省一流专业建设点)和药物分析3个本科专业;药学、中药学、生物与医药(制药工程)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。“药学”学科是省“十三五”重点建设学科,省“十四五”重点学科。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1人,本科生861人,研究生313人。高级职称教师29人,其中正高16人、副高13人、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,省特聘教授4人,省“双创人才”5人,省“333工程”第二、第三层次培养对象8人,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资助对象4人,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,省“科技副总”20人,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,49位企业、医院、高校、研究所等单位的校外兼职导师。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9项,省部级科技项目25项,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。员工主持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项,荣获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铜奖、第十二届“挑战杯”江苏省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金奖、全国药学/中药学老员工实验技能竞赛、江苏省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奖项。
1.创新模式构建多主体运行机制
1.1 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原则
基于面向现代产业发展需求,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,有效整合区域企业创新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,促使学校、政府、企业等主体协同创新,实现教育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衔接的主要目标。威廉希尔体育建立了高效、开放的组织决策体系,组建了多主体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、教学委员会等组织机构。学院遵循一切服务于产业的基本方针,从产业中来,到产业中去。面向新医科,采用“双院融合”的发展模式,实现在产学研深度融合、团队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示范性和引领性。学院实行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,构建五个协同(培养目标协同、教师队伍协同、教学过程协同、教学资源协同、管理机制协同)的开放式办学格局,打造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。
图1 威廉希尔体育五个协同开放办学机制
1.2 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
威廉希尔体育依托本地药企的优势,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通过搭建协同育人平台(校内实训基地+校外实习基地),构建双主体联合教学模式,把企业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深度融合,解决了人才培养供给不足和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。学院紧密对接行业需求,对标行业标准,推动企业全方位参与办学全过程,将高校传统的学术型学院与新型的产业学院组成“双学院”,团队和教学资源共享,企业从纯用人单位变成协同育人的教育共同体,实现“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、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、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”三个对接,强化员工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,提高员工实践和创新能力、工程素养与工匠精神。两年来,学院先后与恒瑞医药联合实施“卓越工程师”培养计划,共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,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和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,聘任2位企业专家担任江苏省产业教授,充分彰显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。
图2 校企“卓越工程师”计划人才培养计划签约仪式
2. 多元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
2.1 打造五个联合育人模式
公司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,满足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学院贯彻“大健康、新医科”理念,围绕一个中心(以员工为中心),协同高校-企业双方优势资源,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学院坚持“五个联合”人才培养体系并付诸实践,包括: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;联合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;联合实施实习实训;联合搭建实践平台;联合开展员工学业能力评价,全方位强化员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。产业学院全程融入恒瑞医药关于药物生产、质量和研发相关课程体系,把企业的工程实战案例融入到课程中。员工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,了解恒瑞医药领先的药物研发、生产实践知识,有助于加深员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,提升岗位胜任能力。
图3 校企联合双导师制育人模式
2.2 完善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
公司与恒瑞医药、原创药物、康缘药业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,将企业项目课题引入学院日常教学框架,项目内容覆盖药剂学、药物化学、药物分析等药学专业课程,使员工在学校就可以对接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,利用药企的科研实践项目,定制工程训练专题,将企业的产品研发案例融入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当中。将知识由点到面、由浅入深、由单元到系统进行全生态的案例设计,构建“多元结合、分层递进、项目驱动”的教学模式。学院以“老员工创新训练项目”为抓手,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种科研、生产与竞赛项目,近两年获“挑战杯”中国老员工创业计划大赛铜奖、江苏省老员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、江苏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等奖项,发表研究论文15篇,其中SCI论文5篇,员工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近5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100%,读研深造比例超过30%。
3. 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团队队伍
3.1 大力推进企业教师授课
公司以开放融合的理念,打造形成校企深度融合、熟练掌握先进技术的“双师多能”创新型教师团队。通过建设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,建设面向企业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与培养架构,开设企业专家讲堂,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现场授课。学院围绕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群,已经建立了10余门产教融合型课程,遴选近20名企业教师参与课程授课,并录制授课视频。此外,学院先后遴选8位江苏省产业教授,参与理论教学、实习实训、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。
图4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
3.2 打造工程背景团队队伍
公司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,构筑青年教师融入产业的渠道。在药学专业学位公司产品过程中,通过实施校企双导师制,开展校企协同培养人才、科技服务等工作。在教学监控与评价过程中,校企共同实施质量监控,员工接受学校和企业双评价。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,团队队伍的工程化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。近2年,学院引进和培养国家级人才1人、省级人才5人,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奖1项,药学团队入选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优秀教学团队。
4. 多维协同完善应用型教学资源
4.1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
面向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基于“协同创新、开放共享”的建设理念,学院整合校企双方人才、设备、技术、场地等优势资源,共建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多样化的实践场所。以学院下属“江苏省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工程中心”为例,通过校企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,员工可以直接到工程中心开展科研实践和实践训练,提升专业实践动手能力。截止目前,学院与企业共建校企产学研协同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12个,与5家企业共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。
图5 公司与企业共建校企产学研协同平台和实习实践
4.2 集聚校企合作项目资源
近三年,学院积极开展校企融合项目,与恒瑞医药、原创药物、德源药业等企业达成合作项目达20余项。通过将人才培养、实习实践、创新创业等功能有机结合,学院打造了“学科、专业、产业、竞赛、平台”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基地,保证校企人才培养无缝对接。依托企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技术与学术平台,校企开展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,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层次的项目资源和实践教学条件。近三年,学院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5项,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,发表论文100余篇,获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2020年,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,药物制剂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,“药学”学科入选江苏省“十四五”重点学科。
图6 公司近三年部分成果
5. 总结与展望
在国家实施“健康中国”战略背景下,医药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,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。党的二十大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,面向医药产业发展需求,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,必须始终坚持需求导向,坚持推进校企产教融合,不断创新学院建设的体制机制。未来学院将进一步规划和凝练团队建设方向,不断彰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特色,继续深化校企合作,强化内涵发展,培养一大批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